庄子《达生》之达生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1-30 17:13:30


有很多年轻人,二十几岁,读书不少,对各种微信公众号上的商业模式研究得也很深入,所以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产生了所谓的郁闷感。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一件事情——你的能力和你的欲望,以及外在的机缘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配比关系。

庄子《达生》篇里说:“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是一件事值得放弃,还是你内在的生命能量值得放弃呢?庄子给出的答案是“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一旦外界让你做的事情大于你的能力和欲望,就形成了压力。所谓的郁闷,就是个人的欲望大于身边的机会,能做的和别人愿意出价购买你的有差距,所以郁闷。

所以《达生》篇里开篇即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意思是说:通晓生命实情的人,不会去努力追求对于生命没有什么好处的东西;通晓命运实情的人,不会去努力追求命运无可奈何的事情。意思延伸一下:如果你觉得在人世间想要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你需要的东西,而且你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撑你的欲望的时候,你就做一点儿减法。让自己的欲望略微比能力低一点儿,就会觉得做事很轻松,游刃有余,就会活在自在当中。

现在每个人都觉得每天好忙。事实上是不是真有这么多事情需要我们忙呢:每天花一个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刷微信,看抖音;每天不断看手机是不是有人微自己;每天喝茶抽烟约着朋友打麻将......

而事实上,这些并非必不可少的事情占用着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同时也形成内耗在浪费着我们的时间,都源于我们的不知舍弃。

庄子说:“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些事儿没那么重要,把它们放下、扔了也没啥关系,你的精力反而更加充盈。他又说:“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当慢慢把这些东西都扔下之后,自己身体内的“力比多”——荷尔蒙生长素就会增加,叫作“形全精复”——慢慢地内在脏器会自我修复,然后你的能量就会充盈起来,你甚至会觉得自己有了一种爱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种精满神旺的感觉。

人是动物的一种,当你安静下来,恢复了精力以后,躺在床上,早上被鸟叫醒,能听见阳光照在树叶上,花朵慢慢绽放的声音,听到叶子落在其他的叶子上面的声音,会随着天地之间气息的升腾和降落,感受到万事万物。“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

你放松了,世界也就放松了。

庄子说:“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纷乱世事中的个人命运显得何其脆弱与荒诞,极度沉寂的无奈之后,庄子追求一种“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田子方》)的安宁与恬静。而且,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返朴归真,一则避世心法,这也是一种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情性修为,他说:“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德充符》)而在古希腊,身处于由繁荣走向危机四伏社会的伊壁鸠鲁也指出:“无论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是荣誉,还是芸芸众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导致无穷欲望的身外之物,都无法了结心灵的烦扰,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我们不可悖逆天性,而应顺性而为。”(《论快乐》)伊壁鸠鲁通过这些话教导人们,人生的意义恰在于超脱名利世俗,归于恬淡宁静的本真,缮养身形心性,这与庄子追求的通过虚无无为的精神修养以超脱世事纷扰竟是如此相类。正如伊壁鸠鲁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有了恬适冲和的内心境界,情欲世俗才能真正消融,从而达到庄子所说的“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列御寇》)的境界。

既然如此,“养生”在庄子而言亦就顺理成章了。养生必先滋养形体,所谓“有生,必先无离形”。然而“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做《养生论》,其论曰“修德以保身,安心以全身”,然而却因“越名教而任自然”终遭当权者杀戮,只落得后人嗟叹不已。可见在乱世中,活命全身尚且不易,养生之道又是何其精妙难行。

当然,庄子不可能仅仅停留于形体的保全,他更注重的是养神。他接着说道:“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强调的是形体和精神都“能移”,只要保持精神的精纯,就能反过来帮助自然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悟得道,就无所谓生死,也就是说,生死通为一体了。

庄子紧接着就开始行云流水般地展开他的“养神”之道。

“子列子问关尹子”一则寓言,讲的便是“养气全神”,阐述了“养神必先守气”的道理。一旦守护住了纯正之气,精神就足以凝聚而不会缺损,外物自然无法入侵,也就可以优游于万物之中而任意逍遥了。《达生》的养生论,虽然宗旨是由内篇《养生主》拓展而来,但从养生的途径上,比《养生主》的“缘督以为经”更进一步,提出了“守气全神”的具体方法。

无论是养形抑或是养神,关键在于“纯气之守”,齐桓公之所以狩猎而病,即在于他气荡神摇,“气”乱而成。只有守住真气,才能形神无郤,外物自然无隙可入,便得一分内心超脱,不为凡尘俗事所扰。东坡居士十分注重养生,其著名的“养生四法”中第一要着就是“无事以当贵”,也就是说不为外界一切物欲所扰,即不劳神,又不分心,心顺意畅,身心都舒展安逸,达到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而精神的安宁放达,更甚于身体形骸的修养,即使身体有疾而精神保全,也不会扰乱悟道之人的心性。有道是:“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苏轼《病中游祖塔院》)《庄子·至乐》篇中“支离叔、滑介叔”的寓言正好印证于此。

欧阳修著《卖油翁》中言:“无他,唯手熟耳!”乃是通过老人练就酌油这一技艺的过程和经验,说明“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道理。这恐怕与庄子在文章里所说的“痀偻承蜩”的故事如出一辙,也就是庖丁自称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看似与养生无甚关联,实际上蕴含的还是“神全而物莫能伤”的道理,即无视外物,保持心性,有助于技艺的学习和发挥,更能避免外物的伤害。苏东坡借鉴了孔子和颜渊所谓“善游者数能”的故事,作过一首诗《画水官》:“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虽说借用了《达生》中的这一典故,然其着眼点在于个人的天赋能力而非“全神”,意义显然已是“物是神非”了。

既然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心性,那么如何做呢?庄子自有他的道理:“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过于“偏内”如单豹者,或过于“偏外”如张毅者,都不足取,须恪守《养生主》中的“缘督以为经”。保持虚静守中,方能获得精神上的自在洒脱,而庄子所主张的人生也正是遵循自然之理,即:“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在宥》)这有些佛家讲求的“一切皆空”的味道。法眼宗清凉文益禅师有首偈道:“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一切皆是自然,烦恼亦是虚妄,庄子显然看破一切,而愿获得真正的解脱。

既然如此,那一切尘缘俗事也就成为身外之事。譬如在《秋水》中,面对奉楚王之命前来征聘的使者,庄子以泥中之龟自比,宁愿曳尾泥中而生,不愿被供作神龟藏于庙堂而死。也就是黄庭坚所谓的“养心去尘缘,光明生虚室”。

阮籍在《达庄论》中说道:“人生天地之间,体自然之形。身者,阴阳之精气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情者,游魂之变欲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驭者也。”但这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一如扁庆子所言:“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之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马车、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一般的人,又怎能体会庄子之心呢? 附:古人鉴赏选

首段是通篇之纲领,其要在于“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二句中,所谓传道之言,非论理之言者此也。以天下数条,皆本此立言,真百变而不离其宗也。人能悟彻此段,则通篇一线穿珠矣。(清藏云山房主人《南华大义解悬参注》)

神全则游行虚际,物莫能伤,岂恃此块然之形少延喘息便为养生乎?神载于气而汩,神者亦即气也,所以开口便说纯气之守,最得肯綮。(清宣颖《南华经解》)

此篇与内篇《养生主》参看,各具妙境。……生者天理之自然,而实原于天命,达生达命只是与天为一而已,理之全受全归者,无可为增益。导引延年之士,欲以人助天,而转失其真,数之忽生忽灭者,不可为强留。贪恋迷惘之徒,欲以人胜天,而徒形其苦,皆达者所不为也。以物养形,养之而适以戕之。以形存身,存之而不啻亡之。其来也不自知,其去也不自止,风驰电骤,皆听造化之推移,而我无所与。彼备物以养形者,一转瞬而不知何往。富贵豢酣,危如朝露,饵丹服朮,妄冀长生,梦梦者竟何为也?(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

写达生达命之旨,纯是性理精言,并非高谈玄妙,致堕空虚也。……横峰侧岭,离立参差,合之则云蒸霞蔚,自成无缝天衣,分之则鹤渚凫汀,皆属真源妙境。前后本一气相生,要须逐节玩味,方可得其命意布局之奇。(同上)

借喻牧羊,正是妙境。牧羊者驯其性,可以勿须着鞭,然不可稍弛其防闲。视其后者而鞭之,则加一番警策,自可步步向前,不至奔轶四出也。世人但知养形,而全神守气之功视为缓图,即此已落人后,不鞭其后则祸患迭生。或防患于内而外患乘之;或防患于外而内患乘之。单豹、张毅,其明证也。一喻两证,轩豁绝伦,是《国策》中绝妙文字。庄子真无所不有也。颜子克己复礼,亦只是能鞭其后焉耳。(同上)

此段极写沉溺富贵一等人,娱其生而忘其害。为彘谋,则宁辞祝宗之㹖养而不厌糟糠;自为谋,则贪取轩冕之尊荣,而甘蹈刑戮。两两相形,真不知何以用情颠倒至此也。龟不愿留骨于庙堂之上而曳尾泥涂,庄子以之自喻。彘不愿加身于彫俎之间而栖形牢筴,庄子以之醒世。梦梦者迷而不悟,又庄子所大悲也。收句极冷峭,茫茫苦海中,安得此宝筏慈航,渡出迷津邪?


相关标签: